一、案情簡介
近日,小楊在申請房貸時,因信用卡逾期導致征信有不良記錄,房貸申請被拒。心急如焚的他在網上看到“征信修復,快速消除不良記錄”的廣告,聯系對方后,對方聲稱有內部渠道,只要支付5000元手續費就能修復征信。小楊轉賬后,征信記錄絲毫未變,再聯系對方,已被拉黑,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。
二、案例分析
在本案例中,小楊缺乏對征信知識的正確認知。根據相關規定,征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,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為5年;超期應當予以刪除。除了時間推移自然消除和特殊情況申訴修改,不存在其他“修復”途徑。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人們急于改善征信的心理騙取錢財。
三、金融消保小貼士
太平洋產險江西分公司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:
1.法律風險:篡改、偽造征信信息屬違法行為,參與者可能被法律制裁。
2.財產損失風險:如小楊的遭遇,輕信“征信修復”騙局,會讓自己辛苦積攢的錢財打了水漂。
3.個人信息泄露風險:與不法分子溝通時提供的個人敏感信息,可能被非法利用。保護征信要走正規途徑,切勿輕信“修復”騙局。
一、案情簡介
近日,小楊在申請房貸時,因信用卡逾期導致征信有不良記錄,房貸申請被拒。心急如焚的他在網上看到“征信修復,快速消除不良記錄”的廣告,聯系對方后,對方聲稱有內部渠道,只要支付5000元手續費就能修復征信。小楊轉賬后,征信記錄絲毫未變,再聯系對方,已被拉黑,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。
二、案例分析
在本案例中,小楊缺乏對征信知識的正確認知。根據相關規定,征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,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為5年;超期應當予以刪除。除了時間推移自然消除和特殊情況申訴修改,不存在其他“修復”途徑。不法分子正是利用人們急于改善征信的心理騙取錢財。
三、金融消保小貼士
太平洋產險江西分公司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:
1.法律風險:篡改、偽造征信信息屬違法行為,參與者可能被法律制裁。
2.財產損失風險:如小楊的遭遇,輕信“征信修復”騙局,會讓自己辛苦積攢的錢財打了水漂。
3.個人信息泄露風險:與不法分子溝通時提供的個人敏感信息,可能被非法利用。保護征信要走正規途徑,切勿輕信“修復”騙局。